(We are sorry tha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撰文:
Vivian Choi
在香港,很多有本地特色,具歷史價值的手藝日漸失傳,讓這些富有意義的手藝和藝術從此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
幸得現時科技發達,這些逐漸失傳的技藝得以電影、紀錄片等數碼方式紀錄下來,讓這些珍貴的技術和知識能夠傳承給下一代。
「斲琴」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可能都十分陌生,「斲琴」屬於古琴,由於斲琴的造琴技術是由古琴音樂主導的樂器創作藝術,有別於一般的樂器生產,故此在製作上講究技術和知識,可以說製琴本身便是一門獨門藝術。這一次向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
《蔡昌壽師傅送給二十世紀斲琴人的六十課》以「斲琴」為主角,片中詳述了製作斲琴的九個工序,以及用四張古琴演奏的曲目。而電影主要講述斲琴師父蔡昌壽先生的四位學生如何在他的指導下完成四張古琴。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講述蔡昌壽先生在十多年前的一個決定,讓他將所學傳承給學生的心路歷程。電影既將珍貴的古琴工藝技術呈現在大家眼前,亦是紀錄一代斲琴大師對斲琴的熱誠和重視的獨特作品。
欲了解更多電影資料,可到網站
蔡昌壽斲琴學會。
影片簡介
傳承於香港的古琴造琴技藝(雅稱『斲琴』),是一項由古琴音樂家主導的樂器創作藝術,有別於一般樂器生產。2014年,香港的斲琴藝術獲國務院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斲琴家蔡昌壽(劉昌壽)亦於2018年獲中國國務院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蔡昌壽斲琴學會由蔡昌壽及其徒兒於2011年成立,致力保育斲琴藝術。2015年,本會獲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透過歷時三年拍攝,把蔡昌壽的教育全面收錄保存,並把拍攝過程輯錄成電影『蔡昌壽師傅送給廿二世紀斲琴人的六十課』,向公眾介紹這項逾一千八百歲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