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女士對「美」都有一份執著,希望自己由十八到八十歲都能夠一直保持體態輕盈。奈何每當身上多餘的「贅肉」一次次地出現在我們眼前,總是十分懊惱。所以,減肥成了女士們不斷奮鬥的目標。
平日不時都將「減肥」掛在口邊的主編吳文華(Pauline),對這話題可特別有興趣,並十分樂意跟我們分享她那「不太成功」的減肥經驗。
「在50歲之前,我只要少吃一兩餐,便可隨時返回原狀,所以習慣了愛吃便吃,從沒認真計算
熱量、卡路里等可引致肥胖的成分。直至體重不斷增加、穿不下平日的衣服、連家庭醫生也開始皺眉頭時,我便知道要正視這問題了。」 Pauline 說。
「本以為減肥無非就是控制飲食和多運動這兩件事,但要切實執行起來卻沒那麼簡單。」她痛苦地說。
「原來餓著肚子並不會令我們自然減磅的!我試過每天只吃一餐或兩餐,結果整天都想著吃東西,完全不可集中精神,這個時候看到了什麼厚西多、菠蘿油,便怎樣也忍不住了,心中安慰著自己說:人一世,物一世,明天再算吧!」
「其實當你心裏愈是禁止自己吃某些食物,尤其是一向習慣吃的東西時,便愈想吃,搞得自己很不開心,最後反而吃得比平常還要多。」Pauline說。「所以我現在什麼都吃,但不過量。即使
一個人做飯,也不用煮得太多。我習慣了買肉類、魚類食材回家時,先將食材分小包放置冰格,解凍時只取足夠的份量,避免煮得太多。」
除「量」之外,「質」是否也很重要?
「我從前只考慮食物是否好吃好看,但原來食物能否給予飽足感十分重要。中國人常吃的「粥、粉、麵、飯」被稱為主食其實很有道理,雖然這些富含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經常被認為是致胖的元凶,但其實對身體正常運作有一定的作用。我是「飯桶」,所如我不可能不吃飯。小時候我一餐吃四碗飯,所以家人要用湯碗給我裝飯,免得我走來走去。今天我在一天內能有一碗飯,便已很開心了。」Pauline 告訴我。「曾有一位很健康的90歲老人家便跟我說過:我每天的早餐便是半碗飯,加些少肉鬆或魚鬆,再配以少許煮軟的蔬菜。我整天都很開心的,睡也睡得很好,因明早我又會有一個賞心的早餐。」
原來「質」包括了色、香、味,也包括「滿足感」和「飽足感」。「因此,別為減肥便完全戒掉碳水化合物,我們可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意大利粉、
番薯、燕麥等,以免血糖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引起飢餓感。」她分享。
除了注意食物的糖分外,提高
蛋白質攝取量是否也很重要?
「蛋白質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更能夠令人獲得飽足感。蛋白質可幫助防止肌肉流失,這一點我原本不知道,直至我的舞蹈老師指出我腰間的「贅肉」是因為上身短了幾吋。即是說,如將上身向上伸直,那「贅肉」便好像沒有那麼明顯了。問題在於背部肌肉在長久缺乏運動下漸漸流失了,無法好好的支撐著背脊骨,久而久之整個上身縮短了,背脊骨也彎曲了。」
那怎麼辦? 「我最初也不知道,所來一個朋友說
肌肉的構建和修復,除了有適當的運動和多曬太陽外,要多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降低整體卡路里攝取量。不過,也別超出蛋白質的攝取上限,以我為例,每天吃到65至75克蛋白質,也足夠了。」Pauline繼續說。「健康的免疫系統也取決於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量。如果營養不良,免疫系統就會較弱,從而更容易生病,」
「所以,平日
在家做飯,我也格外注意菜式與營養的配搭。而外出吃飯點餐時可選擇較少的份量,以減少過度進食的機會。」主編Pauline補充。
被問到:那麼平日肚子餓或嘴饞會吃零食嗎?
「我怎可以忍受不吃零食呢?不過零食也可分許多種,糖分高的零食當然是可免則免啦,但正餐之間肚子餓的話,可飲些暖水,吃點水果也可補充能量。我現在習慣了喝普洱茶,原來淨飲茶也是不錯的享受。難怪古人常常品茶,延年益壽。」Pauline回應說。
再問:年紀愈大,新陳代謝變慢,是否要多
做運動?你平日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還有時間做運動嗎?
「是的,我原本為自己編好了運動時間表: 星期一跳舞、星期二健身、星期三推拿、星期四游泳、星期五Facial、星期六曬太陽、星期日打鼓…多充實!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計劃。不過即使在家中,也可伸伸腰、踢踢腿、扭扭掌。在電視機前,也可做運動,我母親推薦的
健康十八式和
八段錦便很不錯。」她笑說。
最後,主編被追問減肥進展時,她回應說:「其實,減肥不是最困難的,因為只要方法正確,起初多多少少能看到些成果,最難的是能否堅持下去。我?我仍在努力中。」
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