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Emergency What's News Special Offer

(We apologise tha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

由賽馬會流金匯 特約記者姜素婷撰文


圖片來源:https://photo-ac.com/tw/photo/2736480/


人均壽命延長,父母與子女都會先後步進老年。「入五」的young old除了照顧自己,相信不少人同時也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各位young old子女,你有沒有類似下述照顧old old父母上的「難題」呢?細看以下三個情境,是否似曾相識?
 
「老人家好固執,叫佢唔好做,佢偏要做——肥肉偏要食,就係唔食藥,响屋企又唔日日量血壓,都唔知佢想點!」
 
「响公立醫院排期做白內障手術,都唔知排到幾時,最怕排排下惡化。我話快快脆脆去私家醫院睇啦,講到明我畀錢,佢都唔制,話唔好嘥錢,你話激唔激氣!」
 
「佢成日唔聽人講!近排疫情個案係咁升,叫佢唔好出去周圍走,但佢係都要通街行,惹到細菌病毒點算?」
 

轉換思考角度 打破溝通隔閡
 

「正常人愈來愈老時,往往有自己的想法,箇中原因是他們經歷過很多(從而建立自己的一套來)。所以,你要了解他們經歷過什麼,在想什麼,才能跟他們溝通得到。So this is the first step(這是第一步)。」

 

胡令芳

「賽馬會流金匯」總監、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賽馬會流金匯」總監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提供)
圖片來源:www.cuhk.edu.hk/english/whats-on/faces/nsl465-prof-jean-woo.html


「賽馬會流金匯」總監兼老人科專科醫生胡令芳,最明白雙方的矛盾。她說,相當一部分的young old子女有一定的醫學知識,着緊old old父母的健康,經常為父母這些舉動「發䒐䒏」。但是,站在老人科專科醫生的立場,她認為,子女也要從老人家的角度思考,才能打破溝通隔閡。
 
以不願意每天量血壓為例,身兼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的她說:「會不會是老友記知道血壓讀數高之後,擔心『不好的事』會接踵而至,寧願逃避不想知道?」了解過後若然真是這樣的話,便要避免在老友記面前經常強調「長期血壓高會中風喎乜乜乜……」等負面資訊。試試用間接的方法,誘導父母接受在家天天量血壓。

她建議,把量血壓視作一個輕鬆的活動,young old子女自己先量,然後好像哄小朋友那樣:「我量度過,讀數還可以呢,不如你也試試。」如果父母的血壓讀數超標,子女先不要緊張,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地說:「不會吧,不如再量一次。」若讀數仍然高,那才建議:「不如寫下來,下次覆診時告訴醫生。」


父母不願意量血壓,子女先不要「發䒐䒏」,試試以輕鬆的語調及字眼,鼓勵父母嘗試。(網上圖片)
圖片來源: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721676/

 
至於上述的白內障手術個案,雖然young old子女一心希望帶父母到私家醫院盡快接受手術,不要無了期地等候公立醫院的排期,但老友記往往拒絕子女的好意。胡令芳提醒,子女愈是勸他們「速戰速決」,父母愈不理會,還嫌子女囉唆。然而young old子女要明白,催迫並沒有用,可以「間歇」地「溫馨提示」:「點呀?近來睇嘢點呀?最好盡快做手術喇。」
 
也許到了某一天,老友記突然跟子女說,看東西時好像愈來愈不清楚,這就是young old子女「出手」鼓勵父母盡快接受手術的時機。當中關鍵是等待——等待老友記主動提出要求。「你強迫他們並沒有用。」胡令芳說,就算有最好的治療方法擺在眼前,也要老友記樂意接受才行,這實在需要young old子女動腦筋去讓父母接受。
 
老友記若能「通街走」,表示身體狀況還可以。若要他們長期留在家中,反而加快肌肉流失,之後想他們再走動便很困難。胡令芳提到,長者的作息跟大部分人不同,他們通常早睡早起,清晨四五點起床的大有人在,之後到公園晨運,再到茶樓嘆點心,此時可能早上七時還未到,公園或街上人流稀少,他們仍能跟其他人保持相當的社交距離。因此只要注意個人衞生,young old子女其實無須太擔心。
 
「只要你摸透(老人家的脾性),照顧上便ok(平安順遂)。」胡令芳說。
 
 
 

賽馬會流金匯
查詢及報名電話:3763 1000/ WhatsApp: 6923 8445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cc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