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pologize that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文:凌寶琳
是日飯局,友人忽然一本正經地問:「你說我斷供現在的儲蓄加人壽保險好不好?」我一聽大吃一驚,急問因由。他說他購買的保險須終生供款,他覺得吃不消,所以想退保。如果你聽到這個問題和理由,你會作出怎樣的建議?
我首先問友人失去了該份人壽保險的保障,會為家人帶來甚麼衝擊,然後請他說說他打算提取款項作何用。友人先答對家人的影響應該不大,他既非獨子,父母又已有足夠的生活保障,不須依靠他那份人壽保險。至於所提取的款項,他懊惱地說:「拿去投資總比這樣無了期供款來得好。」這一句差點讓我把口中的茶全噴了出來。
這位友人絕對稱得上是「投資白痴」,跟他說金股債匯,換來的只有「吓吓吓吓?」的份兒,在這個風高浪急的時節忽然說要投資實不為妙。事實上,除了這位友人,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會忽然心血來潮說要去投資。他們的原因各異,有些可能因為退休閒來無事,想炒股票過日神,有些可能是因為求財心切,見別人投資獲利所以想分一杯羹。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有股想罵人的衝動,想問他們到底知不知投資是甚麼回事。
多年前讀了《富爸爸,窮爸爸》,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如果大家也有讀過這本書,應該會記得「儲蓄─投資─消費」這個法則,明白要優悠度日,投資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正正因為目標是要優悠度日,所以更不能輕率而為,必須要清楚了解各種選項及其潛在風險。舉例說,大家知道投資界奉為金科玉律的「
平均成本法」,只有在基金價格持續上揚時才會為大家賺錢嗎?如果基金價格一直平穩,管理費可能會蠶食本金,令投資者蒙受損失。另外,市面上的
保證基金雖然保證投資者能拿回本金,但回報相對低;若把通脹的因素計算在內,長遠而言還是會影響到投資者的購買力。
凡此種種,都必須要先認清楚,肯定自己能承擔風險才可下注。
參考資料
《征服通脹──增值資產32個運算常識》,李兆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