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因着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因而发展出各式各样具有 地方风味和特色的菜肴,以及相应的烹调方法,形成了不同地方风味的菜系,当中最著名的有川菜、湘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徽菜和鲁菜八种,合称八大菜系。
川菜
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川菜发展的物质基础,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是川菜发展的动力,菜肴品种丰富是川菜一大特色,而川菜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味的变化多端。
味是川菜的灵魂。川菜的味清鲜醇浓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称。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总结了川菜的特色。三香乃姜、葱、蒜;三椒即辣椒、胡椒及花椒;三料是醋、郫县豆瓣酱及醪糟。四川人不仅着重基本调味「三香」,更善用三椒及三料混味,将传统食材以小炒、干煸、干烧和烩煮等多样烹调方式,达到七滋(酸、甜、苦、辣、麻、香及咸)八味(鱼香、酸辣、干烧、麻辣、辣子、红油、怪味及椒麻)的境界,加上九杂(以山珍、江鲜、野蔬和禽畜等多种选料)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味。
湘菜
湘菜则尤重酸辣,掌握辣椒「盖味而不抢味」的特性调和百味,令「清、浓」、「轻、重」层次分明。湘菜的特点在于制作精细;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味重酸辣、香鲜、软嫩。湘菜极注重形象美,强调先「色」夺人;以蒸、煨、炒、熏、烧、腊见长。
粤菜
粤菜风味崇尚清鲜爽口,风格追求高雅大器,兼以选料广博奇杂、技法灵活善变而独树一帜,是中国海内外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五味调和百味香,于平淡中见层次,正是粤菜坚持食材本味的真实写照。辅以高超的刀工和烹饪技法,极品原料在精细的粤式烹饪中释放出天然丰富韵味。
粤菜善用汁酱调味,所采用的调味品别具一格、兼容性强、应用范围广、复合变化多。
闽菜
闽菜(福建菜)由福州、泉州和厦门等地方菜组成。闽菜的特色是菜肴多汤汁,烹调以煨、糟最为突出。福建广袤的海域和深山中盛产的海味山珍,都融入闽菜的一锅高汤之中,一汤十味、以汤保味,汤菜的绝对地位,成为闽菜与其他菜系最大的不同。
苏菜
苏菜,由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组成,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苏菜味道清鲜,咸中稍甜,注重本味,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烹调技艺擅长炖、焖、煨、焐,选料不拘一格,物尽其用,是中国宫廷里面的第二大菜系,在现今中国的国家宴会上仍以苏菜为主。
苏菜风格清新雅丽,形质均美,还体现在刀工精细、刀法多变上,无论是工艺冷盘、花色热菜,还是瓜果雕刻或脱骨浑制,都显示出精湛的刀工技术。
浙菜
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
浙江菜选料讲究,原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以充分体现原料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的海鲜、果蔬之品,无不以时令为上,所用的家禽、畜类,均以特产为多,充分体现了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
浙菜以烹调技法丰富多彩,闻名国内外,常用的烹调方法有30余类,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之间的配合,味道多变。浙菜,以炒、炸、烩、溜、蒸、烧这6类最为擅长。
徽菜
徽菜又称“徽帮菜”“徽州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它继承了中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由于红烧是其中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糖色上,对火功要求苛刻。炒菜用的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比较讲究火候的控制。
安徽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主要名菜有虎皮毛豆腐、黄山炖鸽、清炖马蹄鳖等菜肴。
鲁菜
山东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变而成。齐鲁大地的丰富物产,孕育出「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的鲁菜,鲜蔬、海鲜与上汤,古朴拙实的鲁菜自有一派清香、鲜嫩和味醇。
作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地方风味菜系,鲁菜精于食材、追求天然,以海鲜、猪肉、蔬菜为原料,注重急火快炒,常用爆、扒、炒、炸、烤、汆、锅等烹饪方法,以保持食物的质量及营养,使其清爽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