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它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在确保自身环境安全的情況下,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艺、武器射技、格斗理论与战法、实用功法。搏击技艺包含徒手搏击技和武器格斗术。实用功法藴含保健功法及实战功法,理论部分则是来自前人之武术经验和拳谱记录。
主要流派
而武术的类型与流派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而同一类型武术中的有不同发展的分支则为流派。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
习武是一个内外兼收的过程
修武,首先是修复自己内在的怯懦、和修正外在的暴力。这里指的懦与暴,包括了思想、语言和行动。中国承传的武术文化,就是一套全面精湛的“自保”文化,而非“攻击”文化。因为攻击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生存、生活、快活、快乐,而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
止戈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这是“攻击别人”与“保护自己” 的区别,也是咏春拳源于上古皇族宗室、用于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传的核心原因。
较为人耳熟的武术
咏春
咏春拳是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于2014年,咏春拳”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太极拳
太极拳同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武术的好处
某些武术形式,如太极拳、气功等,强调控制呼吸和冥想。研究证实,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减轻压力,也能使年轻人和中年人更好地处理压力。这对于老年人也有同样的效果。通过练太极拳使心理状态变得更平和。而太极拳柔软、流畅的动作,也使它成为老年人理想的、低冲击性的运动。另外,太极拳法操练可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力,预防跌倒。再者,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练习,亦有助提升他们的情感健康。
显然,武术的内涵比我们的普遍认识深奥得多。虽然数百年来人们都用它来防身和修身养性。各类武术包罗万象,有的缓慢柔和、内敛沉静;有的格斗性强、注重肌体强化,对每个人来说,总能挑到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