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它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在確保自身環境安全的情況下,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鬆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衞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藝、武器射技、格鬥理論與戰法、實用功法。搏擊技藝包含徒手搏擊技和武器格鬥術。實用功法藴含保健功法及實戰功法,理論部分則是來自前人之武術經驗和拳譜記錄。
主要流派
而武術的類型與流派繁多,可以按地域、傳承與起源、技巧特點等方式進行分類與命名,而同一類型武術中的有不同發展的分支則為流派。早期多把武術分為南、北兩派。
習武是一個內外兼收的過程
修武,首先是修復自己內在的怯懦、和修正外在的暴力。這裏指的懦與暴,包括了思想、語言和行動。中國承傳的武術文化,就是一套全面精湛的“自保”文化,而非“攻擊”文化。因為攻擊最終也是為了獲得生存、生活、快活、快樂,而不是為了攻擊、而攻擊。
止戈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於)打鬥等手法,來達到停止戰鬥的目的。這是“攻擊別人”與“保護自己” 的區別,也是詠春拳源於上古皇族宗室、用於自身自保而秘而不外傳的核心原因。
較為人耳熟的武術
詠春
詠春拳是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於2014年,詠春拳”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太極拳
太極拳同屬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武術的好處
某些武術形式,如太極拳、氣功等,強調控制呼吸和冥想。研究證實,這些方法不僅能夠減輕壓力,也能使年輕人和中年人更好地處理壓力。這對於老年人也有同樣的效果。通過練太極拳使心理狀態變得更平和。而太極拳柔軟、流暢的動作,也使它成為老年人理想的、低衝擊性的運動。另外,太極拳法操練可提升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力,預防跌倒。再者,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練習,亦有助提升他們的情感健康。
顯然,武術的內涵比我們的普遍認識深奧得多。雖然數百年來人們都用它來防身和修身養性。各類武術包羅萬象,有的緩慢柔和、內斂沉靜;有的格鬥性強、注重肌體強化,對每個人來說,總能挑到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