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著我們整個身體的支架其實很可憐,它在我們一生中負起了重大的使命,令我們走動自如,但我們通常都忘記它的存在,還不斷的折磨它,把它用到最盡,直至有一天當我們覺得腰酸背痛,便知道支撐著我們的骨骼關節可能出現問題了。
每個人的身體組織器官在30歲後便開始退化,到了50歲後更開始老化,尤其是一些日常生理勞損較為嚴重的骨節,更極容易發生退變,引致不用程度的痛楚。對於長期低頭在案上工作的人士,骨骼所受的傷害未必比長期在戸外工作的為少。進入了綠齡年代,也必須照顧一下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夥伴」,因它關係著我們未來的退休生活是否可過得輕鬆、自在。
本頁介紹一些在50多歲後較常見的骨骼關節問題,好讓大家盡早提防這些情況發生於自己或家人身上,並適時尋找護理和治療方法。同時亦提供相關的網站,協助大家取得更多有用的資訊。
較常見的骨骼關節問題:
腰背痛
骨質疏鬆症
肩周炎
退化性關節炎
髖關節骨折
腰背痛
腰背痛是一種常見的痛症,大部分人一生中就曾患有腰背痛。腰背痛的成因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肌肉勞損,二是姿勢不良。
腰部承受著人體大部分體重,故此很易受傷。無論是重覆性動作、或長時間維持靜止動作,又或是突發性動作,不論正確與否,皆有可能令關節及肌肉組織過度伸展、受壓,繼而導致肌肉勞損。
至於不良的姿勢,則會令關節的韌帶及軟組織受壓,產生痛楚,甚至變形,令腰部的自然曲線慢慢減少,引致腰部關節承受較大壓力,容易提早退化。
常見的腰背疾病有以下幾種:
-
椎關節強硬
患者大多是40歲或以上的人仕。由於椎間盤長期受壓,加速了脊椎關節退化,令後方的脊椎關節受壓及移位,最後形成骨刺。
患者的痛楚部份,主要集中在腰背及臀部位置,而長時間坐立或重覆性動作(如搬抬或彎腰)更會增加痛楚。
治療方法:手法治療、熱敷、關節伸展,肌肉強化運動、水療、減輕體重、正確姿勢,搬運技巧。
-
椎管狹窄
患者大多為50歲或以上的男性。痛楚常見於腰部、一邊或兩邊的臀部,以及下肢,間中或有麻痺的感覺。
於當步行或腰椎向後伸展時,痛楚會較為嚴重。這是由於脊椎孔的空間變窄,令脊椎壓到脊髓,這種情況的成因通常是椎間盤突出、骨刺、脊椎前移、黃韌帶變厚、先天性骨骼/軟組織病變等。
治療方法:改善姿勢、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切除椎板手術。
-
脊椎前移
脊椎前移可分為先天性和退化性,後者多是50歲或以上的女性。脊椎前移是指脊椎椎體因骨折向前滑脫,使周圍組織及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致疼痛。
除非滑脫的情況嚴重至壓着神經,患者一般都不會出現痛症。但若情況嚴重,就會出現椎管狹窄的病徵,諸如一邊或兩邊坐骨神經痛。
治療方法:姿勢改善、深層肌肉訓練、手術治療。
-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線受到刺激,引致患者臀部及下肢後部出現痛楚。受影響範圍通常是沿著坐骨神經的部份,包括:腰部、臀部,甚至膝部或以下的地方。
患肢會有針刺感或麻痺的感覺,坐骨神經線附近的肌肉、肌肉膜或其他的軟組織,會出現僵硬痙攣或纖維化等情況。
治療方法:需先找出引致坐骨神經線受壓原因。
-
創傷
腰背創傷,有因跌倒而產生壓力性骨折,例如:髖關節骨折。如骨折屬穩定性,可無需做手術,但患者或需要配戴腰封。
若然骨折屬非穩定性,則需接受手術治療,並需要骨骼移植。
日常腰背保健方法
正確的姿勢可令肢體活動更加有效,及保護身體組織,免除傷害。反之,長時間姿勢不當,則容易引致腰背痛或關節退化,令深層肌肉肌力減弱,以至削弱身體對關節及姿勢的感知能力。
一般而言,姿勢可分為三大類:睡姿、坐姿和站姿。
-
睡姿
人生約有三份一的時間睡於牀上,故此當我們睡覺時,應盡量避免任何會令關節或軟組織受壓的姿勢。
仰睡是正常睡姿,能夠減輕椎間盤壓力、腰椎關節的壓力及坐骨神經線的拉力。它適合一般人士,也適合有腰背痛的人士。至於側睡,則應挑選適合的枕頭,以避免肩部受壓。
採用側睡的人士,應於腰下及雙腳之間放置枕頭,以減少脊椎側彎和旋轉。而俯睡是最需要避免的睡姿,因為它會使頸部及腰部關節較易受壓。
另一方面,合適的床褥對維持腰背姿勢尤其重要。它不能太硬或太軟,而當使用時,床褥跟腰背間不應留有空隙。最後,我們亦應留意起床的姿勢:正確的姿勢應為先轉側身體,繼而用雙手支撐身體起床。
-
坐姿
長期坐著對腰背有不良影響,而不良的坐姿更會對腰背產生巨大壓力。一般而言,我們應靠背坐,而坐時應為向後微傾,這可減輕椎間盤及腰部肌肉的壓力。
我們亦應留意坐椅角度,與及腰部是否能夠有效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線。此外,我們應改變蹺腳坐的習慣。
要選擇一張合適的坐椅,這對腰背健康尤其關鍵。在選擇坐椅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腳部承托:腳掌貼地可分散下肢及腰背壓力,亦幫助改善腰部姿勢
-
扶手:適常的手枕能承托上肢,減少身體向前傾及肩膊肌肉的壓力
-
椅高/椅深:椅高需與膝關節後橫紋同等高度,而椅深應能讓人貼著椅背坐時,膝關節與椅子間有約三隻手指位的空間
-
站姿
正確的站姿有以下要點,分別為抬頭、收下巴、挺胸和收腹。當有需要長時間站立,可一腳略前,並不時交換重心。
至於穿高跟鞋的人仕,應注意高跟鞋會使身體的重心前傾,增加腰部弧度。因此,當長時間站立或步行時,應盡量避免穿著高跟鞋。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要拿取於高處的物件時,應拿矮踏/腳墊
-
要拿取放於位置較矮的物件時,注意曲膝並保持上身挺直
-
習慣以蹲或半蹲姿勢,避免彎腰,即使彎腰,也盡量曲膝
引致腰背受傷的因素
-
外在因素
-
物件過重
-
環境過窄
-
物件擺放不當/過高
-
缺乏輔助用具
-
地面濕滑
-
內在因素
-
錯誤姿勢
-
疲倦/體力下降
-
關節缺乏柔軟度
-
重覆性動作
-
錯誤的人體工學
-
脊椎病患/退化
-
肥胖
相關網頁及參考文章:
|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是指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因而容易導致骨折,而年長人士最避忌的便是跌倒而引致骨折。當身體出現骨骼疼痛、駝背、腰彎、或腕骨、踝骨等因用力不當而容分骨折時,便可能出現中度或高度的骨質疏鬆。
45歲以上或更年期後的女性、長期低鈣飮食、缺乏運動、照射陽光少、過度吸煙飮酒的人士都易患上骨質疏鬆症。自我保健的方法是及早預防和定期檢查。
相關網站及文章:
|
肩周炎普遍稱五十肩,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士常見的毛病。它是由於圍繞肩關節的軟組織發炎而形成。起初,肩關節部位出現痛楚,漸漸疼痛加劇,甚至影響患者不能側睡向痛肩的一方。及至痛楚減少後,關節部位卻逐漸變僵硬,以致肩膀活動幅度減少及受阻,影響一些日常活動。
相關網站及文章:
|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綠齡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年月增進,關節液分泌減少。膝關節經長年累月的磨擦而勞損,軟骨變薄。若加上保護關節的肌肉及筋腱疲弱、身體過重、不正確的姿勢和活動,情況便會更差。最常見的症狀是膝部久不久會疼痛,尤其是走動後,特別是下樓梯、擕重物時。間中亦有膝部紅腫發熱。長期患者,或會有關節僵硬,以致關節變形。
其他相關文章:
相關網站及文章:
|
髖關節骨折
髖關節骨折一般發生在65歲以上,它是一種嚴重的創傷,對病人的健康往往造成一定的損害,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創傷之一。部分病人可能因此在日常活動中需要別人的協助或特別的照顧,例如長期入住護老院。所有髖關節骨折病人至少有數個月需要助行器,接近一半的病人可能從此需依靠手杖或助行器去輔助步行。
相關網站及文章:
-
髖關節骨折
-
骨骼篇--《脊骨保健》p.16-44 黃施博博士著
|
特稿
相關網站/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