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上发生一些不幸事件,再次引起大众对精神复康人士的关注。每当提及“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被视作“危险人物”,然而其实绝大部份精神复康人士皆没有暴力行为。如能对精神复康人士的情况有正确认识,才能破解人们对这群组的迷思。而作为患者家属或朋友,日常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及鼓励其积极接受专业治疗呢?
精神疾病患者是 “患者”而不是“坏人”。生病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事实上他们也很无助,很需要大家帮忙,所以我们不该排斥他。而如果我们了解他的症状,预先有应对方法,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恐惧,更不必去歧视他。除了不排斥、不恐惧、不歧视,还要加上永远不放弃。因为它是一个病,是一个可以医治、改善的疾病。
对于多数的患者来说,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家人更多的爱心、信心和耐心来帮助和鼓励他们持续接受专业治疗。
-
了解可以使用的社会资源,鼓励患者参与各项精神复健活动、与医疗 人员保持联系,正确地接受药物及相关治疗。
-
了解精神疾病之症状及行为表现,不予批评,以温和语气与其沟通, 不随意附和其症状,避免争辩之言词,以免误解产生冲突。
-
了解患者对疾病症状之感受,以友善、接纳的态度,包容、倾听与支持。
-
当患者出现视听幻觉等症状时,可教导患者借由看电视、听音乐、散 步或找人谈谈等方式,以转移注意力及缓解情绪。
-
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应尽快离开危险环境,并保持适当之安全距离,请求其他家人及紧急医疗资源协助。
-
了解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的治疗。 如果可以并且得到患者同意(试着说服他或她同意),陪同她/他一起去覆诊,以了解更多资讯,并直接与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沟通,当然要征得患者的同意。 有时,即使未经患者同意(“在背后”),也可能有必要运用您的判断,与工作人员沟通对近期病情恶化、患者未按处方服药或患者未告知医护人员的问题等严重担忧。 医护人员欢迎并赞赏这种交流。
-
加入每个医院和服务机构为亲属设立的各种支援小组,分享应对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精神病有许多不同的诊断,每种诊断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与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打交道”取决于疾病的类型以及疾病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要过度概括,以免落入那些持有污名化精神疾病观点的人相同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