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鲍家宝
最初认识姜赵玉莲博士 , 是因为追看她的书法频道 , 从其中一集知道北京有研究中国书法的博士学位课程 。被姜博士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吸引着 。之后在戚谷华老师的书法展 , 竟然给我遇上这位书法爱好者 , 决定鼓起勇气 , 上前自我介绍 , 并表示希望安排她接受我的访问 , 藉此了解她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及如何做个快乐乐龄人 。当姜博士答应我的邀请 , 我真的乐透了一整天 。访问在她的工作室进行。
姜博士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 是一个非常健谈 , 活力充沛的学者 , 她深信[活到老 、学到老]的道理 。除了在大学主修中国语文外 , 她也很喜欢曰文 。因此在1973年 , 便远赴曰本修读曰文 。 其间曾到一位教授家中作客 , 被邀即席写书法 。那次经历 , 令她觉得作为中国人 , 必需懂得书法 , 因为它是中国国粹 之一 , 学习书法不单只是练字 , 而是认识中国文化及历史 。
回港后 , 她便在一间曰资银行工作 , 90年代初 , 开始学习书法 。到了1995年 , 有缘成为戚谷华老师的学生 。其间参加不同的比赛 , 更勇夺香港区冠军 。为了推广中国艺术文化 , 曾为香港银行华员会举办银行界的书法比赛和书法班 。
到了2000年初 , 姜太在同一间银行 , 已工作了30 年 。 由于她工作态度非常好 , 办事能力高 , 因此晋升为银行助理总经理 。在一间外资银行 , 能够有此成就 , 实在殊不简单 。但为甚么姜太会突然在2006年 , 甘愿放弃一份高薪厚职的工作 ,选择到北京修读博士课程呢? 这一点是最令我觉得诧异的 。其实当年她还有五年才到达退休年龄 , 选择提早离开 , 主要因为曾在戚谷华老师的课堂上 , 听闻北京可攻读书法博士课程 。 另外 ,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误落尘网中 , 一去三十年], 令她回想起自己非常热爱中国文化 , 大学亦主修中文系 , 但过去因为工作繁忙 , 没有时间继续钻研 。因此趁身体仍然健康 , 很渴望可以再去进修 。
刚巧当时姜太的大女儿Helen亦辞去工作 , 问母亲会否支持自己到外国深造 。女儿那么渴望追寻理想 , 母亲当然无限量支持 , 同时亦令姜太立下决心 , 要为自己的兴趣而努力 , 终于离开自己的[安全网], 远赴北京考察 , 为曰后进修铺路 。
当年姜太是非常希望可以成为一位博士研究生 , 但要考进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 除了要有决心和热 诚 , 坚毅及学养也同样重要 。姜太辞职后 ,去了北京一趟, 主要拜会两间大学的名师 , 透过他们的指引 , 她首先报读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硕士暑期课程 , 其间亦报考了非常严谨的博士课程入学试 。 2008 年9月, 她很开心终于成为一位中国书法研究生 。
博士生学制 , 一般为四年 。但姜太却用了双倍时间 , 主要因为她很着重求证 , 为了搜集博士论文的资料 ,不停穿梭中港曰三地 , 希望保证所有引用的数据 , 都准确无误 。凭着一颗[活到老 、学到老]的心 ,这位书法爱好者 , 终于在2016年顺利取得她的博士学位 。
毕业的时候 , 姜博士已到达65岁之龄 , 还要立即筹办京港师友书法联展 , 问她会否觉得很辛苦 ,她说不但没有疲累的感觉 。而且很喜欢筹办书法联展 ,因为可以有机会和志同道的朋友互相交流 , 大家亦可以把正能量释放 , 姜博士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她认为每个人对于[意义], 都有不同的看法 。最重要是如何把快乐传送给别人 , 推动社会和谐 。
姜博士认为要活得开心 , 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 。 除了书法 , 她亦喜欢运动 。2017年 , 她开始学习跆拳道 , 除了可以锻练体能 , 亦可以训练礼仪和记忆力 。数月前 , 刚完成黑带升级试 。令她有很大的满足感 。她的人生观是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 时常感恩及凡事随缘 。她习惯每天早上 , 都会提醒自己今天是她最年轻的一天 , 因此要活好今天 。
有些人 会觉得 60+岁是人生一个警号 。因为很多事情未必做得到 。 但姜博士认为每个人都会老去 , 因此不需要太担心 , 一切顺其自然 。最重要是身体健康 , 可以照顾自己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 应该有不同的目标 。只要坐言起行 , 一定会成功 。她66岁开始学跆拳道 , 70岁才开始学打高尔夫球 , 因此年龄绝对不是一个问题 。
今年年初 , 在二女儿Melody的鼓励下 , 姜博士开设了Dr Keung Calligraphy 书法频道 ,希望做到有教无类 , 并藉此宣扬中国文化 。她非常感激支持这个频道的网上学生 ,期望将来可以和他们一起开书法展 。
两个小时轻松的对话 , 不知不觉便过去 。姜博士非常客气 , 把她的作品集[切时焕采]送给我作为纪念 。在车上 , 我已急不及待地细阅 。发觉她确实是一位终生学习的佼佼者 。而姜博士给我的礼物 , 不单止是她的作品集 , 还有她的快乐及正能量 。一个生命果然可以影响另一个生命 , 因此 ,我希望透过这篇访问 , 令更多读者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