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 绫致康健服装中心总监吴秀芬博士
尽管香港服装店成行成市,却鲜有为特殊需要的人提供衣服。例如因中风、关节退化、患上巴金森症等疾病引致手足不协调,或失去一些功能,即使在扣钮、拉链、穿裤子等看似简单的事,也会困难重重,最后也要找人帮忙。尤其长期卧床的人,无论穿衣者或照顾者都要经过一番苦斗,才可套上一件上衣,或穿上一条西裤。久而久之,许多都放弃了,对仪容,对衣饰都不再有要求了,这对个人的生活质素和自我感觉有什么影响,可想而知。
绫致康健服装中心就是为他们的需要而成立。「以前教书时便知道 ”adaptive clothing” (
复康调整衣饰)这些概念,一直很希望能在香港实现。」吴秀芬博士毕业于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毕业后在一间纺织厂工作了两年,再重回母校执起教鞭,教的也是纺织及制衣。「我在教书的工作中,曾经探访老人院,发现每年冬天、过时过节,善心人送给院舍老人家的围巾、棉被、帽子、棉衣,满满的堆叠在他们的衣柜里。关心是送到了,但物品是否真正切合需要呢?」这令吴博士开始思考受助者面对的真正困难,以免大家对老人家的关心会落空。所以在2007,得到理工大学免费提供场地,又得到热心校友给予第一笔赞助经费时,她便开始实现她以衣服关怀社会的理想,并选用了Care Apparel Centre (中文为「康健服装」),代替了「adaptive clothing」,以强调「care」这个讯息,希望探索服装在表现美、时尚及保暖之外,它在社会服务上可发挥的作用。
但吴博士却想更进一步,不单在功能上解决用者面对的困难。她想以服装作为媒介,对有需要的人表达一份关怀。绫致康健服装中心成立12年来,累积了不少案例。有为长期卧床的人设计方便在床上穿着的衣服、有为必须以轮椅代步的不同年龄人士。吴博士保存了一本本厚厚的活页夹,里面详细纪录了每个案例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求助者设计的解决方案。吴博士说「凡进来请我们帮忙造康健服装的人,我们都会亲自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穿着上的困难。我们没有现成品出售,因为每一个个案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同样是轮椅人士,也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裤子,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
原来平日来中心请求帮忙的也不只功能性衣服,还有要求为电动轮椅的电磁防水套、为糖尿病人特别设计的保暖鞋等。吴博士说曾经有一位中了风的中年男士到来要求做一套适合电动轮椅用的雨衣。这位男士来的当天刚好也下雨,他由照顾者推着来到中心,身上盖着由一个剪了三个孔的垃圾袋盖着,除了头和双手从孔中露出来外,全身均用那黑胶袋牢牢卷着。吴博士跟我讲述当时的情况,不断地说着:「简直不能接受!」这种感受只有过来人才会明白、才可体会那种难受、尴尬的心情。每个人都经过生老病死,是不是身体有了残疾或衰退,便要接受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呢?
不过也说不是所有要求都一概答应的。「一方面要考虑是否有真正及急切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看有否有特别意义。」吴博士说:「例如曾经有位行动不便的老太太请求为她做一件容易穿上的旗袍,以出席孙儿的婚礼,我当然会帮忙,但大前题是不能太花巧,例如绣花之类。」吴博士坦言,毕竟中心资源有限,而每件功能性衣物,定价都低于成本,让有经济困难的人,也可如梦以尝。不过亦因此中心在经营上便颇为艰难。
那什么令吴博士坚持下去呢?她说:「看见每个来求助的人来到,穿上自己为他们改造的衣服,那面上满足的笑容,是最直接和实时给我们的回报。」
能够真正解决求助者的困难,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 Care Apparel Centre 的最大动力。
采访:栢安康记者郭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