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
蔡敏思
绿龄⼈⼠还需要增强肌肉?不是已经天天都做运动了吗? 「适当的运动可舒筋活络,所以必须做,而肌肉是用来承托我们的肢体,以应付日常的行与动,更加需要增强。」 MENCE集团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蔡敏思小姐(Mence) 很细心为我们解释。
Mence 指出特别是迈向年长的人士,即使做简单的动作,例如上落梯级也可能因肢体承托不足,而构成跌倒的严重后果。肌肉是一种不常用便会流失的组织。 随着年龄增长,蛋白代谢逐渐下降,而城市人更因久坐的习惯引致肌肉流失和体重增加的恶性循环,如在这情况下突然运动起来更容易造成肌肉劳损等问题。
原来年长人士的身体会自动分解肌肉内的蛋白质,来提供心脏和其他身体器官运作所需的能量。 当踏进50岁后,肌肉的质与量皆与日俱减,而在这情况下中年及年长人士跌倒受伤的风险增高,和患病后康复的能力会转弱。 如果是肥胖人士,更会影响个人自理能力。
Mence 说:「肌肉对绿龄人士的健康尤其关键,因患病或受伤时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大增,因为需要更多「支持」去「打仗」。这时候,肌肉就起了调节蛋白质供应的「后勤」作用。」
「肌肉是为我们提供重要蛋白质的安全网,有助减低患上长期病患和肥胖的风险。 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身体内从日常饮食中吸取的糖份储存为糖原作能量(glycogen)。 这个机制让我们把糖份用于需要的地方,而不变成脂肪。 从科学的角度,肌肉可以提升⾝体对胰岛素 (insulin) 的敏感度及协助我们避免对胰岛素排斥。」Mence 解释说。
但如何解决一些年长人士不能好像年青人那般锻炼肌肉呢?
原来透过现今的科技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采用「被动式」运动方法,通过大学研究证实有效的
EMS (Electrical/Electronic Muscle Stimulation) 技术,利用电流增加肌肉量。 这技术在体育界已被广泛应用,既安全舒适又不会带来受伤风险, 达到的增肌效果比运动更有效率。待建立起一定的肌肉储备后,再去做运动时便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