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經理李惠婷小姐
香港房屋協會於2017年底在油麻地
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新設了「智友善」探知館。這是全港首間專為認知障礙症人士而設的展覽館,重點展示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居設計,好讓患者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盡量參與家居事務,提升獨立及自理能力,也減少照顧者在照顧患者上的困擾。這貫徹了政府推動的居家安老的政策,同時也協助教育大眾有關認知障礙症的知識。
長者安居資源中心經理(長者服務) 李惠婷小姐說:「香港8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3位便有一位患認智障症。隨著老齡人口增加,這個數字未來還會繼續增加。」而
初中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仍有一定的生活能力。李小姐指出,認知障礙症患者由確診到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可延續十數年。若是照顧得宜,加上保持練習,有助病情穩定。根據《明報》加西網2017年引述政府統計處
2011年統計數字,香港有逾20萬個雙老家庭。其中不乏一位長者獨力照顧另一位患病的長者,如認知障礙症。所以無論長者或家人,也有需要早些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在家居生活上的需要,早作預備,將來面對起來會相對輕鬆一些。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日漸衰退,自理能力會轉差,例如不懂分辨冷熱水掣、忘記沖飲料方法等。不少家人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會禁止患者參與家務,甚至一般個人護理都由家人代勞。李小姐說:「這反而無助病情,安全固然要注意,鼓勵患者參與家居事務也同樣重要。」這便是「智友善」探知館要傳遞的訊息。
房協在規劃探知館時,參考澳洲的 Dementia Enabling Environment八大原則:
1. 減少潛在風險
例如在水槽安裝水浸警報器,更換有過熱自動熄火的煮食爐、妥善收藏浴室清潔劑、加裝出門提示器。或者了解長者最常遺忘的生活細節,而作防範措施。
2. 減低環境干擾
窗簾加裝遮光布,家具及生活用品改用單色。
3. 營造熟悉的環境
家中多放置舊日的相片,室內陳設勿作大改動,多與患者回憶過去。
4. 容易識別的設計
家中擺設避免太前衛,有需要時可用提示標貼或使用說明,以鮮明色彩標註。
5. 促進活動的參與
例如家務、煮食、家人聚會。用方法,鼓勵患者在安全情況下,參與活動。
6. 提供適度的感官刺激
擺放一些患者感興趣的事物,如盆栽、小擺設等。
7. 提供個人及與人互動機會
為患者提供私人物件存放空間,也可在家安排一些與患者一同進行的活動
8. 營造「智有所為」的環境
安排認知障礙的訓練活動,避免整天閒著看電視。
原來的家居陳設、日用品的用色、水電裝置、燈光等等,對認知障礙症患者,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令他們情緒波動。李小姐強調患者心情穩定,有助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而家居環境及起居細節,往往是引起患者與照顧者產生衝突的源頭。所以展館尤其注意細節上的改造,例如單色的窗簾和檯布、裝上布簾的鏡子、廚櫃及電器用品上的提示標貼、防漏水裝置、浴室清潔劑的分類與收藏、冷熱水掣的調節罩、門口和浴室地毯的顏色選擇等等。
「智友善」探知館把以上八大原則盡量化為具體的示範,不過李小姐說這都只是參考性質,因為每位患者的病情各異,他們對不同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反應,這也要靠照顧者平日多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生活習慣、衰退情況來作調節以及改造。而且改變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慢慢地讓患者接受,因為大幅度的轉變,一樣會引起患者的困惑,而影響病情。
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耐性和智慧缺一不可。所以家人一定要盡量尋求支援及增進有關知識,李小姐表示現時有不少機構如
耆智園,
香港認智障礙症協會,會為患者及家人提供各類支援服務。政府提出的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也透過各區長者地區中心,支援地區上認知障礙症長者及家人的需要。鼓勵患者定期參與這些機構舉辦的訓練活動,有助穩定病情,家人也能從這些機構得到更多照顧患者方面的知識。
「智友善」探知館歡迎公眾參觀,也歡迎家人向中心的職業治療師及社工,諮詢有關認知障礙症的家居設計及社區資源,費用全免。
老齡人口正急速增長是不爭的事實,認知障礙症是全球老齡化社會面對的重大挑戰,但只要政府、社區及社會上各方面合力,再加上創新科技的發展,一定可為需要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庭,帶來新希望。
採訪: 柏安康記者郭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