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民 轉載自橙新聞
香港有兩位劇場人打開了內地市場:林奕華和高志森,他們能創作、能管理、能宣傳。最重要,他們懂觀眾要什麼。
認識高志森快三十年了,是杜國威老師介紹,他們是話劇拍檔,合作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和《南海十三郎》絕頂成功,橫掃香港。那年代,電影盜版猖獗,在旺角、灣仔等地區,數元便買到VCD,誰去戲院。於是,電影院一家家倒閉,高志森說:「如果可以把戲院租下來,變成長久演出的小劇場,那多好。」當然,那是一個不可能的夢。
夢,是人類生存下去的空氣,夢想找到一份好工、夢想找到快樂、夢想家人幸福、夢想「寒夜裡雪飄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窩飄遠方……」一百個夢想,半個都未必實現,但是,沒有夢想,人便是一隻喪屍,伸直雙手,向前彈跳。年老體弱的,對著一碗飯,也提不起筷子;年輕人,卻背負著千斤的夢想炸藥,化為力量,山洞都可以炸破。
高志森送來短訊:「我和四個青年人,葉冬賢、謝家俊、陳律廷和伍兆邦合作,做了一個音樂劇:《Beyond日記之海闊天空》(Really Love You),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公演之後,下一站是星加坡,請來看吧,給你留座。」我說:「我也搞過小劇場演出,眾多開支,只有數百個座位的收入,經營困難,所以一定要買票支持。」
高志森的作品,不是每一部我都看過,我喜歡「時代感」濃郁的東西,尤其是抽象的。高志森的創作,傾向於傳統和大眾路線,不過,他因此成功打開普羅的市場。
音樂人Teresa Stirling Forsyth說過:「成功的音樂劇有兩個定義,如果指票房成功(financially successful),則合格的表演已可以,主要是如何催谷票房(行內叫『a crass』),用盡推銷手段,填滿座位。如果指作品本身藝術成功(artistically superior),特別是觀眾的讚譽,必須有三個元素:第一,它有打動人心的主題,例如寫人性方面;第二,台前幕後有優秀團隊,把這個主題表達出來;第三,有完備的市場策劃,如何按部就班,把市場和內容配合。」
我想補充一點:成功的音樂劇最重要有爆紅的名曲。你看,《Cats》不算超級精彩,但是一首觸動心弦的主題曲《Memory》,卻讓它旺場數十年。音樂劇大師Andrew Lloyd Webber後期的作品,都因為沒有大熱的歌曲,無以為繼。有一齣音樂劇,叫《Jersey Boys》,毫不好看,但是有Frankie Valli的名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最終還被拍成電影。在倫敦,我看過一部不錯的音樂劇,講小男孩如何堅持夢想,成為專業芭蕾舞蹈員,叫《Billy Elliot》,可惜沒有一首好歌,結果也未能全球大熱。
我猜高志森明白這道理,他採用了名音樂劇《Mamma Mia》的公式,即是用知名樂隊的歌曲,串連整個故事,他以前也用過這方式,把梅艷芳、張國榮等歌曲編成故事。今次,他再下一城,用了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樂隊Beyond,流行於香港以及神州大地的歌曲有《無聲的告別》、《真的愛你》、《喜歡你》、《昔日舞曲》、《歲月無聲》、《Amani》等,編成音樂劇。最叫觀眾喝采、驚呼狂叫的當然是神曲《海闊天空》,內地年輕人都懂得唱,這首歌紅到有韓語版及日語版,是香港人驕傲的文化遺產!
《Beyond日記之海闊天空》的故事簡單:King的樂隊本來是寂寂無名,在街頭賣唱,自從Victor加入後,他們一起尋夢,樂隊一炮而紅,此時,他們卻就樂隊的方向出現分歧,因此解散,不過,大家的發展不及往昔,會否重組樂隊呢?高志森聰明地不把樂隊Beyond的真實故事搬上舞台,原因可能有兩個,如果要徵求Beyond成員的授權,非常複雜,特別是其中一位骨幹人物黃家駒已經逝世;此外,如果故事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更可能被法律追究。
我是Beyond的超級粉絲,我唸男校成長,聽到一群男孩子在唱失落的夢想,特別神傷。Beyond在Cantopop(粵語流行曲) 的發展歷史上,有著叫人尊崇的貢獻:他們首次把Cantopop提升至現代文明人的思想水平,他們的歌不是在於情情愛愛,而是關心社會、災難貧困、人類議題等。個人最愛的歌是《俾面派對》,作為律師,一天到晚都要應酬,聽到歌詞唱「無謂太過有性格,派對你要不缺席,你話唔俾面,佢話唔賞面,似為名節做奴隸……」,立刻噴飯,道出我們這些「專業小企」的心聲。
《Beyond日記之海闊天空》扎實好看,劇情緊湊,沒有半點悶場。四枚年輕的男演員是閃耀的,充滿實力和魅力:伍兆邦是鋼琴師和編曲家;陳律廷是香港演藝學院碩士,曾獲全國青少年敲擊樂大獎,現在是香港中樂團的特約樂師;謝家俊是職業歌手,青春可愛,是明星的材料;最矚目的是葉冬賢(Wayne),他唱歌,簡直是黃家駒的「翻生版」,183cm以上的高度,又有演技和性格。他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考到了一份前途穩定的政府工,工作數年後,決定放棄,追尋夢想,於是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冠軍,跟著跑去法國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第三名。
原來葉冬賢的經理人也是藝人,我的朋友高皓正,世界太小,當年在中文大學,被叫做「校園謝霆鋒」,但是他放棄做「萬人迷」,卻尋找一個成家立室的夢,轉眼間,看到一個大男孩變成數個孩子的爸爸,我問皓正:「為什麼你這麼有眼光,簽了一位有才華的藝人?」他答:「是冬賢的哥哥介紹的,他原來已被其他公司發掘,準備簽約,但是Wayne想有更多個人藝術空間發展,他於是選擇了我們。」
這齣音樂劇的成功,四位年輕人的動人演出,居功不少。他們要彈撥、唱歌、演戲,雖然仍有點青澀,但是絕對不凡、充滿默契和爆炸力,連Beyond成員的小動作也模仿,非常認真。
高志森今次由於小劇場的預算所限,所以「粗製」而不「濫造」,特別讚賞它的燈光,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仍然營造出演唱會的特別效果,設計師的努力沒有白費,觀眾感受到「行貨」和「心血結晶」的分別。年紀愈大,我愈喜歡小劇場,數百人擠在一起,台上和台下即時溝通,演員和觀眾親密得可以打眼色。
問高志森,對「四子」的感覺,他說:「當年,我認識Beyond,曾經穿過一件Tokyo Disneyland的T-shirt,和他們合照,誰料到家駒最後是魂斷東京。今天,面對四個扮演Beyond的新人,竟然是二十多年後的事情,很奇妙的感覺。伍兆邦說話不多,但是內心充滿熱情,特別是對音樂的投入。謝家俊是四人之中最年青,非常友善,好有分寸。陳律廷開心搞笑,對工作的要求很高。葉冬賢歌唱很好,有修養、自信,性格冷靜,而且好學。我在圈中多年,見到有潛質的新人輩出,只希望香港的舞台作品,能夠經常在本地及外地演出,讓這些年輕人多些磨鍊,不要埋沒他們的潛力!」
我想起香港著名運動員陳偉豪的一番話,他的大意是:「技術可以從訓練中改善,但是,新一代多在溫室長大,到由強變弱的時候,完全不懂得面對失敗。每個人總會遇到低潮,你可以離開,也可以留低,就是因為我選擇『堅持』,才可以留下來做了二十多年的球員。這種運動精神,正是香港人最需要傳遞開去的!」
在文化和演藝圈多年,見盡不少有潛質的年輕人,可惜一個個放棄夢想,出現一陣子便消失,選擇了穩定的生活。但願《Beyond日記》的四個年青新秀,在高志森的帶領下,把這音樂劇再改進,讓這作品可以長期出口,發展成為香港的軟實力。
耳畔中,Beyond在唱「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