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中藥房主管 陳偉俊先生
近年,服用中藥已經成為一種不陌生的事宜。但很多人都對服藥的過程存在一些問題。煎煮中藥的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療效,煎煮中藥時需要留意以下數點:
煎煮中藥前的浸泡及水量:
一般於煎煮藥物前,加入冷水至水面浸過藥面2至3厘米,並浸泡約30分鐘,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釋出。注意浸泡後的藥液不必倒掉。
煎煮的容器:
不宜使用鐵煲、鋁煲、銅煲等金屬煲。因藥物於煎煮過程中,遇到金屬後會發生化學反應,令金屬離子釋出而產生變化,導致山現副作用。故此可以使用化學穩定性較高的砂煲、瓦煲、不锈鋼煲等。
煎煮前盡量避免清洗中藥。
-
因透過水洗時,藥物的水溶性成份會因此而流失,由於不少藥材含有糖及甙類,可溶於水中,導致藥效降低。
-
盡量避免水洗藥材。在配藥時,有很多常見粉末狀或細小打碎後的中藥材如酸棗仁、火麻仁、滑石粉等,因水洗而被沖走。
-
水洗會降低炮制後的藥材的效果,部份藥材會加酒、蜜等輔料炮制,如黃芪、甘草、大黃等。若用水沖洗時,會令部份輔料流失。
服藥時間:
喝中藥時,應要溫服。根據醫師指示於飯前或飯後服,並應與吃飯時間相隔約半小時以上,避免剛吃完飯滿腹時服藥。
中藥貯存:
-
藥物應貯存於避光的陰涼乾爽處。如存放時間較長,則須放在密閉容器。
-
如發現藥物因久置貯存不善而致受潮、發霉、蟲蛀等,應予以棄置勿用。
-
如無不良反應,藥物必須按醫師指示,在配發後於規定的時間內服完。如相隔太久,可能會因體質或病情變異,而出現藥不對證的情況。